分享一下這篇文章,
信仰能帶給你來自於上帝的信心,而不是來自於自己的自信!
信仰與自信卻正好相反,追求信仰的過程,往往需要先破碎自己的自信,承認自己的軟弱和有限,相信唯有依靠信仰,才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也才能夠看見上帝國的奧秘。
鄒開蓮:信仰和自信有何不同?
為何信仰和自信,看來微小的不同,實際上卻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為什麼欲成為人中之人,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一種必須?
2012-04-17 天下雜誌 495期 文/鄒開蓮
林書豪在美國籃壇掀起Linsanity旋風,台灣全民瘋狂愛上這個會打球、謙虛有禮的哈佛小子。在他的傳奇故事裡,「信仰」也許不是媒體報導的重點,但在我看來,卻是他成功的核心 。
職業球壇是競爭最激烈、也最殘酷的行業,球員每場比賽都被評分,每次都有輸贏。但再好的球員也無法主導每次比賽的結果,一個意外受傷,可能就毀了一切努力。這種不確定和壓力,遠超過一般職場,因此很多運動員染上不良嗜好;這讓不打籃球,就會去做牧師傳教的林書豪,在場上場下都與眾不同。
在場上他充滿熱情智慧,輸贏挫折他都樂觀以對、都感謝耶穌,並把榮耀歸給團隊。同為基督徒,我知道讓他能做到多數人想做卻做不到的,正是信仰的力量。
什麼是信仰?在聖經裡有一個定義「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也就是說,真正有信仰的人,是因所信的對象產生信心和力量,不被眼前環境左右。然而我們社會裡所教的是,自信心要靠自己。
信仰和自信有何不同?自信心的對象,是自己的意志和能力,相信人定勝天、適者生存。然而大多數人的毅力、能力有限,外在環境也非自己能控制,因此自信心常受挫。信仰卻正好相反,追求信仰的過程,往往需要先破碎自信,承認自己的軟弱和有限,相信唯有信仰,才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學會放下,並懂得釋放。
這些年在職場我發現,當我只追求成敗時,在得與失之間,有的盡是壓力和空虛。但自從我找到人生中的信仰,我相信自己被放在如此的一個位置,必有一個更高的目的,要我的存在對他人有益。
我開始看到身邊人的需要,我的領導漸漸成就我的團隊,幫助他們發揮潛力。如今,問自己這些年在Yahoo!最有成就感的事,或許就是建立一個互信、互愛又認真負責的團隊文化,願意為團隊改變、為彼此而戰。
你若是職場領導人,價值觀必會影響團隊文化。因此,你不能不問你的信仰究竟是什麼?沒拜神、沒信教,代表沒有「信仰」;一個人最在乎、最擔心失去的,就形成信仰,從而主導他的思想。當今社會,很不幸地,金錢也許才是最多人的信仰。
王品集團戴勝益董事長,將員工放在企業價值的前端,激勵員工服務的熱情,將台灣餐飲業帶往新天地;星巴克的創辦人霍華.舒茲在公司面臨衰退危機時,重披執行長戰袍,堅信以好咖啡和親切的服務,創造每個顧客在店裡享受人際關係的企業價值,讓星巴克逆轉勝。
信仰帶來超越眼界的異象和巨大的改變動力,像船的舵,在職場、家庭和人際關係中,我們都可經歷信仰的力量。
(作者為Yahoo!亞太區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