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眼科 蕭裕泉醫師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醫學上簡稱 ROP。近年來由於醫療系統的進步,使得更多的低體重及早產的嬰兒得以存活下來,也凸顯了新生早產兒眼科照護的重要性。若在早產兒出生後一至二個月忽視了早產兒視網膜的檢查,將會使得原本可治療以防止惡化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因延遲治療而導致不可彌補且失明的後果,這是父母與醫師們最不願見到的。因此早產兒的視網膜檢查在國泰醫院的小兒科加護病房幾乎是每週均會照會眼科的檢查項目[如圖一],而且出生年齡在32 週以下,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於出生後四至六週均會例行照會眼科做第一次視網膜檢查,因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不會在出生後立即出現,且太早檢查會干擾到早產兒的病情,大部份均是在一個月病情穩定後,再照會眼科做視網膜檢查。若體重大於1500公克但新生兒科醫師認為有必要時亦可照會眼科檢查,以期不會錯過治療任何會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小朋友。
至於何種新生兒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高危險群呢?在二十年前以為使用高濃度的氧氣是造成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主要原因,不過目前在流行病學的研究統計報告發現出生當時的體重才是最大的危險因子,體重愈輕罹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機會也愈高。CRYO-ROP統計研究指出體重大於2000公克的早產兒少有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機會,而體重小於1500公克者則易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至於體重在1000至1250公克者發展出第三級以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有8.5%,體重在750至990公克者為21.9%,體重小於750公克者則高至37%,此外相同懷孕週數之多胞胎早產兒,其出生體重較單胞胎者輕,罹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也較高。第二個重要危險因子是懷孕週數,週數愈小罹患率愈高。第三為氧氣使用的時間長短,第四才是原先被認為的氧氣使用的濃度,第五是合併有呼吸道疾病或心臟疾病且住在加護病房的早產兒,較易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程度在醫學上依侵犯的位置及嚴重度分級,在檢查早產兒視網膜之前醫師會以散瞳劑將早產兒的瞳孔放大,再依照早產兒的視網膜狀況畫出病變位置及嚴重度而將之分級,若已達到危險嚴重度(即第三級以上)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如圖二],會在七十二小時之內為早產兒做雷射或冷凍治療,以防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繼續進展惡化,而導致視網膜出血或剝離。若是較輕微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即第一級和第二級),則需密切的追蹤,因為有85%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會自然褪去。體重小於1250公克的早產兒約有6-7%會發展成危險嚴重度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將需接受雷射或冷凍治療,至於體重小於1000公克的早產兒由於發展成危險嚴重度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之機率很高,因此可以先做預防性的雷射治療,不必等到真正的視網膜病變發生。
為何需以雷射或冷凍來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呢?由於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為一種尚未發育成熟導致的進行性血管病變,早產兒的視網膜血管在出生時尚未到達週邊視網膜 (一般視網膜血管約在36週可長到視網膜邊緣內側,約40週時長到視網膜邊緣外側),因此無血管區域愈大及愈接近中央則愈不好,而且在血管區與無血管區會有新生血管持續的產生,在新生血管持續的產生下會進一步導致滲出性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因此,我們利用雷射或冷凍治療將無血管區破壞[如圖三],即可使產生新生血管因子的細胞死亡,因而可讓新生血管大部分褪去,如此新生血管將不會繼續增生而影響到中間的視網膜,因為中間的視網膜對嬰兒日後的視力發展是最重要的。
若嚴重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已接受成功的雷射治療後, 此早產兒長大後是否仍可能還會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導致的後遺症呢?是的,這包括近視、散光、外斜視、弱視、白內障等都是有可能在往後的日子發生,此外在十幾歲到四十幾歲時也易發生閉鎖性青光眼及視網膜剝離,嚴重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雖以雷射治療好,但可能終其一生還是會有眼睛上的問題。
最後父母們可能會想知道如何防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呢?最重要的當然就是避免早產的發生,因為沒有早產兒就不會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這是防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根本之道。但若有了早產兒,則眼科的詳細視網膜檢查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變得相當重要,如此才能減少不可彌補的遺憾。
詳細內容及圖片說明請見:http://www.asianewvision.com/hsiao05-8.htm
蕭醫師您好:
回覆刪除我的雙胞胎女兒是早產兒-出生體重為1800g,目前1歲2個月
之前在新竹馬偕醫院追蹤視網膜生長狀況時視力為散光200度及250度
小女兒有點斜視狀況,因目前2個都還不會走路
看完醫師一些文章似乎視力會影響走路平衡感
想請教醫師兒童若要矯正視力應該從幾歲開始
目前女兒為1歲應該開始做治療了嗎
謝謝您播空回答
您好:
目前才1歲2個月是可以再等等, 不過需在新竹馬偕醫院定期追蹤, 需要矯正時,醫師會告訴您!
謝謝來信
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