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高度近視的角膜矯正鏡片
前言
由於傳統的第三代矯形鏡片,再目標壓力大於500度時,在負壓區出現偏緊的現象,在地形圖的Placido Ring Image 表現為中央5mm以外地區出現不規則影像。原因是負壓區寬度只有0.5-0.7mm,在鏡片壓力增大時,無可避免地出現空間過少的現象,導致鏡片偏離中央或偏離鏡片治療區,出現不規則的圖形。
因此,針對近視度數較高或角膜中央曲率較平坦的客人,沿用傳統的四弧區設計鏡片,可能要更換多次鏡片,使角膜逐漸適應較高的壓力。
因而,在針對高度近視,有必要將傳統的矯形鏡片設計改變,令鏡片的負壓弧相對於基弧的改變大幅度減少但又不能減低負壓的拉力,減少角膜因受負壓力影響而產生不規則扭曲現象(Distortion)。
設計概念
鏡片分為四個弧區:
1.壓力弧區:中央球面壓力區寬度為5.80mm。標準壓力弧度的計算方法與所有塑形鏡片基弧的計算方法相同,即將近視光度及角膜中央3.00mm區的最平坦曲率(Flattest K),參考Jessen Factor計算。將曲率K減去所需矯正的近視光度。再減去過矯的光度而得出。其作用是利用輕柔的壓力,將角膜中央的上皮組織厚度減少。
2.反轉S弧區:標準設計寬度為1.00mm,將兩條分別為負e及正e非球面弧度連接為一條無交點的反轉S弧度。作用是產生一個柔和漸變負壓區,將角膜中央5.00mm區之外的上皮組織厚度增加。弧度的鬆緊變化以鏡片矢狀高度(Sagittal Depth)表達。標準的設計,即鏡片的壓力區中心至S區外緣的整體高度為500微米(500micron),每一級變化以改變25微米高度表示。
3.穩定弧區(切線弧區、Tangential Zone):寬度為1.00mm。實際上,切線弧並非代表一條相對於角膜中外部分某一點的切線(Tangent)或直線,而是取角膜外型的無限多切點走勢而計算的多點漸變切線,其弧度根據角膜中央區率(K值)或地形圖的7.30mm-8.30mm之間,每一級變化為0.1mm,主要作用為輔助反轉S區,提高鏡片的穩定作用。
4.周邊弧區:標準設計為13.00mm/0.4mm。配鏡者可根據試戴鏡片的螢光素動態表現,在訂單上註明實際的數值。例:12.50/0.4,13.50/0.4等。周邊弧區的寬度為0.4mm,一般情況下不作改動。
5.鏡片的標準總直徑10.6mm,對於偏離中心的鏡片,調整反轉S弧度或穩定弧的鬆緊可令鏡片居中,一般情況下不考慮改變鏡片的總直徑。但當在使用試戴鏡片後發現調整反轉S弧和穩定弧後,鏡片仍無法居中,則考慮將鏡片總直徑增加至10.80-11.50mm。直徑增加的數值將平均分配在各條弧區內。
使用方法
1.需由眼科專科醫師有驗配100例以上角膜塑形鏡片經驗之眼科醫師驗配,並熟悉角膜地形圖及動態螢光素圖的使用及分析。
2.驗配角膜塑形鏡片(CRT- Lens)的屈光及眼睛健康檢查。
3.若用於最平曲率(Flattest K)在38.00至41.50之間的客人或近視在-5.50至-9.00之間的客人,則更易有以傳統鏡片無法掌控的控制效果。
4.根據角膜中央3.00mm區域的曲率選用合適的鏡片。
5.若能提供角膜7.50-8.50mm區間的平均K值作為平衡弧的參考值,則令廠商訂製鏡片時更準確。
蕭醫師您好
回覆刪除最近配了一 副眼鏡, 發現戴了之後看東西都覺得對不到焦, 看東西都"卡卡"的
結果最後找到答案了, 是我以前都不知道自己戴錯的焦距67mm, 去眼鏡行驗光後焦距是63才是正確的.
做出的新眼鏡焦距是62
想請問蕭醫師如下問題
(1)若已知焦距錯誤了, 是不是"一定"要矯正回來比較好??還是戴順了就好, 就將錯就錯戴下去.
(2) 新舊眼鏡實際 焦距差5mm , 我已戴一個月了, 還是有些不舒適, 但比剛戴的時候有好一點,
請問以您專業的建議一次從67mm 調到62 好嗎?? 還是循序漸進慢慢調回來???
若是循序漸進慢慢調回來一次要調多少mm ??? 有一家眼鏡行是建議一次調2mm , 不
要一次調太多看了會很辛苦
(3)我今年40歲, 是不是更難去適應新眼鏡????眼睛是不是都能慢慢適應新的鏡片和鏡框 ???
您好:
據您述說67mm至62 mm是差有些多, 建議去家裡附近的眼科再確認.
瞳孔距離若確定後,要配正確,馬上調回來就可以!
謝謝來信
蕭醫師
蕭醫師您好﹕
回覆刪除想請問您,五年前在眼鏡行配了一副硬式隱形眼鏡,試帶之後左眼適應不錯,但右眼一直覺得不舒服,看起來霧霧的得一直眨眼過幾秒又霧霧的了,之後就沒再載了。
前幾個月再拿起來試載,再去另一家眼鏡行幫我檢查換了右眼鏡片,說是先前那只太大了不適合我的眼球,再試著去適應新鏡片,帶了幾次還是覺得右眼仍會霧霧的不舒服。
想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可否帶我的硬式隱形眼鏡去診所請您檢查呢?
麻煩您了!謝謝!
版主回覆:(2010-05-09 21:48:13)
可以! 很歡迎!
蕭醫師